寒
食
节
寒食节,中国传统节日,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,清明节前一二日。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。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。
节
日
习
俗
寒食禁火,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。到了清明,又要重新钻木取火。唐代诗人王表的诗:“寒食花开千树雪,清明火出万家烟。”
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,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。早在南北朝《荆楚岁时记》就有“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”的记载,安徽、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,佩麦叶来代替柳枝。
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“野祭”。唐代编入《开元礼》“卷第八十七·王公以下拜扫(寒食拜扫附)”中,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。后演变为皇家祭陵;官府祭孔庙、祭先贤;百姓上坟等。
节
日
饮
食
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、寒食面寒食浆、青精饭及饧等;寒食供品有面燕、蛇盘兔、枣饼、细稞、神餤等;饮料有春酒、新茶、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。其中多数寓意深刻,如祭食蛇盘兔,俗有“蛇盘兔,必定富”之说,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,取介休方言“念念”不忘介推高风亮节……。
一
口
好
牙
"嘿,牙口好,胃口就好,身体倍棒,吃嘛嘛香"。我想大部分70后80后都耳熟能详吧,其实这句广告语的健康理念是正确的。一口健康的牙齿是“胃口好”的前提,也是健康生活的第一道关口!
自古以来,善养生者“齿宜常叩”。清晨,饮食未进,牙合牙龈经脉未充,轻轻叩齿,能促进其血脉通畅,用以保护牙齿。
正确方法是两侧平均咀嚼。如经常使作单侧牙齿咀嚼,另一侧不用(或少用)的缺少生理刺激,易发生组织的废用性萎缩;而常咀嚼的一侧负荷过重,易造成牙髓炎,且引起面容不端正。影响美观。
牙签较牙线比较粗大,长期使用牙签剔牙可能导致牙缝变大,牙龈萎缩,牙根暴露等口腔疾病。因此,我们建议使用牙线。
口腔清洁不是以清理掉食物为准,而是要把附着在牙齿上的菌斑清理干净。牙缝的菌斑不易用牙刷清除,而牙线灵活性强,可以顺利的清除牙齿之间的菌斑,同时还可以刺激牙龈,减低牙龈炎症的发生几率。
每日三餐之后定时刷牙可以减少牙菌斑的形成,可以有效减少龋病的复发率。
菌斑也能在舌头上生长,舌头与牙齿在口腔接触密切,舌头上的菌斑沾在牙齿上,那就相当于刷牙没刷干净,还会引起口臭、龋坏等疾病,威胁口腔健康。所以,每次刷牙时,记得轻轻地刷一刷。
经常喝水,可以平衡口腔酸碱度,降低酸对牙齿的腐蚀,减少龋坏。饭后喝水,让水在口中来回冲刷,可带走大部分食物残渣,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。
糖会在口腔中转化为酸素,导致蛀牙发生。即使唾液对牙釉质有修复作用,但也需要很长时间。因此,如果食用含糖或者酸性食物过于频繁,唾液来不及修复牙釉质,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蛀牙,造成牙齿的永久损伤。
END